破茧:从预报“二传手”到业务“掌舵人”
2004年,进入单位仅一年的江海东受命组建预报团队,负责开展舟山地区海洋预报业务。初任舟山预报组长的他面临严峻挑战:团队仅两人,每天依赖天气传真图和宁波预报台发来的数据制作预报产品。这个没有独立预报能力的团队,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在摸索中艰难前行。
毫无编程基础的江海东迎难而上,埋头钻研VBA编程语言,结合工作实际,历经二十余次程序优化。他对效率的执着追求终于收获了令人欣喜的成果。2016年,随着他敲下最后一串代码并点击生成键,面向县区的日常预报、气象台、电视台等各类预报单实现了“一键生成”。天气图、海浪图、潮汐表等分析结果瞬间呈现,舟山工作站自此拥有了自主预报能力。
十余年间,江海东的足迹遍布舟山主要海岛和乡镇,从警戒潮位核定到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从海岛波浪观测点到台风夜的应急值守。十年磨一剑,他带领团队为舟山筑起了海洋防灾减灾的坚实防线。
海塘现场踏勘
砺剑:台风夜的双重考验
2015年中秋,恰逢天文大潮汛,21号台风“杜鹃”裹挟着风暴潮直扑舟山。完成风暴潮分析报告后,江海东与同事们坚守在值班室。午夜刚过,新迁入的长峙岛业务楼突遭断电,监测数据面临中断风险!
“必须将工作电脑紧急转移至舟山本岛!”没有丝毫犹豫,江海东抱起主机冲出大楼。窗外狂风肆虐,巨浪拍击桥面,倒伏的树干横卧车道。他在险境中硬是寻出一条安全通道,将承载关键数据的主机安全送达舟山本岛。那个逆风而行的背影,成为“海洋人风雨兼程”的鲜活注解。
在无数个抗击台风的深夜,江海东心中常怀对家人的愧疚。但他深知,这份遗憾守护的是千万个家庭的平安。正如他常说的:“海洋人的初心,就蕴藏在这平凡的坚守中。”
运筹:演练场上的“总导演”
“烟墩村发现伤员,抢险组立即行动!”2019年定海区海洋灾害应急演练现场,江海东手持对讲机,目光如炬,化身现场演练“总导演”。从方案编制、现场布景,到伤员定位、医疗救援,再到群众疏散、灾后安抚,每一个环节都在他的精准调度下无缝衔接。
这是2019年的海洋灾害综合减灾社区建设专项任务,作为项目负责人,除了完成应急演练,江海东还承担警戒潮位标志物建设的重要任务,需在1个月内完成两个县区10个社区村及2个海岛村的警戒潮位标志物建设。江海东为抢抓进度,将国庆假期定为“冲刺期”,争分夺秒推进工作;假期结束后更开启“白+黑”攻坚模式,白天跑遍各个街道社区,充分沟通协调,深夜伏案逐帧推敲方案,办公室的灯光常亮至凌晨。江海东化压力为动力,在短短3周内完成了应急演练、警戒潮位标志物建设、宣传培训等全部任务,项目最终顺利通过验收。
应急演练现场
转型:跨界学习永不止步
2023年,由于工作调整,江海东从业务骨干转向管理岗位。他秉持“学无止境”的理念,迎难而上,刻苦钻研。
作为业务管理者,他积极壮大无人机飞手队伍,支撑海域海岛监管;参与浙江省蓝碳工作,摸清舟山海洋碳汇家底;协调组织生态监测航次,落实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任务。作为行政后勤事务管理者,他牵头完善制度并组织定期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严格对照制度规定,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严谨把关各项申请。
身份在变,责任在肩。江海东以不变的勤勉与担当,在新的领域继续书写着一名海洋工作者的忠诚与奉献。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如海浪般持续拍打着事业的岸线,在岁月里刻下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