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柳絮,男,1991年3月出生,201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6年6月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6年7月入职自然资源部宁德海洋中心,先后在霞浦海洋站和海域海岛室工作,现为宁德海洋中心海域海岛室副主任,主要承担中心海域海岛监管、海洋测绘等工作。
工作以来,单柳絮同志先后担任宁德海洋中心团支部宣传委员以及中心第三党支部宣传委员,两次获得单位年度考核优秀,两次获得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并先后获得东海局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两优一先”优秀党员、“先锋东海”等称号。单柳絮从一开始的RTK海洋工程测量、水深地形测量、遥感监测等纯测绘技术工作,到后来的无居民海岛四项基本要素监测、海域使用填海竣工验收测量、围填海、岸线、养殖、海岛岸线修测审核等转型学习,再到近年来的海域海岛疑点疑区核查、生态修复监管、项目用海监管、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监管、自然岸线监管、海洋督察等海域海岛监管技术支撑工作,他的工作经历是宁德海洋中心业务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个人成长融入到单位发展的代表。
“只要吃苦肯干,就没有测不了的海岸线”
宁德海洋中心责任区域为福州、宁德两市海域,9年的时间里,单柳絮走遍了福州、宁德1800公里的海岸线,行程累计约3万公里,登上无居民岛80余个,航拍250余个,在烈日炎炎的海岸线,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他就是“行走的GNSS”。
“行走的GNSS”(2017年7月11日跳尾岛岸线测量)
单柳絮用脚步丈量着福建闽东的碧海蓝天,一艘船、一背包、一台RTK,那是他工作的“标配”。2017年7月11日下午,由他带队一行3人乘坐着5米长的舢板船抵进跳尾岛,开展岸线测量和现场核查。在下午南风逐渐变大,回头浪不断的冲击下,小船摇晃得异常剧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趁着船抵近礁石的瞬间,瞅准时机,扛起RTK,果断一跃,登上海岛,沿着陡峭的“平均大潮高潮线”,开始一个拐点一个拐点的测量,这一幕将他“行走的GNSS”绰号做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带头表率立标杆,履职尽责当先锋
单柳絮所处的宁德海洋中心海域海岛室共7人,承担着福建省一半海域的海洋监管工作。作为中心第一位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及部门副负责人,单柳絮坚持带头学习。他学在前,做在先,然后以“主讲老师”的身份,在中心及海洋站监管队伍中开展了20余次陆域巡查、遥感解译等培训;同时,他主编中心无人机使用管理等多个监管工作规范,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规范监管工作。在所有监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心已形成了一支由20多位监管人员组成且掌握了RTK、无人机、ArcGIS绘图等业务技能的监管队伍,在中心海域海岛监管中发挥着技术支撑作用。
履责于行,上好实干“发条”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监管和督察任务中,单柳絮经常“5+2”“白+黑”的加班,放弃了陪产假、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周末工作更是常态。他经常忘我地对着电脑画图、写材料,有时候一坐就是一上午,连卫生间都不去,同事们都戏称他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2023年5月,例行海洋督察在福建开始,他每天工作13个小时,周末无休,用行动坚守岗位。他作为海域组副组长,经常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开门,最后一个锁门。他所在的办公室经常弥漫着浓茶和风油精混合的味道,只为让同事们打起精神加油干,确保督察数据真实可靠。
久久为功,服务要素保障
近年来,宁德海洋中心进入业务发展转型期,海域海岛业务工作成为单位新的工作内容,单柳絮积极适应变化,拥抱新业务,在做好海域海岛监管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承担着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管共建工作。同时围绕探索中央和地方协同管理海洋资源的工作思路,目前,中心已与辖区内“1省2市6县”达成海域海岛监管体系共建,助力闽中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串串数字和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包括单柳絮在内的全体宁德海洋中心人员对海洋监管工作的一腔热情,是宁德海洋中心32位党员同志对闽东这片海的挚爱情怀,凝聚的是20年始终如一的坚守和默默无闻的奉献,更是“青年文明号”的传承。
“很有幸能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单位的发展中。” 单柳絮这样说道。福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同时有着“久久为功破困局,滴水穿石启新篇”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会沿着前辈们的足迹,传承和发扬好“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彰显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