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东海局

East China Sea Bureau,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请选择筛选条件
搜索结果: 包含完整关键词: 包含任意关键词: 不包含关键词:
搜索范围: 全部 标题 正文
时间范围:
排序方式: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顺序
海啸黄色警报意味着什么?堪察加8.8级地震后,一文读懂海啸成因、前兆与防范措施!

发布日期:2025-08-08 信息来源:青岛出版社《海洋探秘》 页面浏览量:

  2025年07月30日0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震源参数修订)。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分析结果,此次地震已经引发海啸,预计会对我国部分沿岸造成一定影响。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发布海啸黄色警报。
  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者气象变化所引发的海面大幅度涨落的灾害。海啸波传播速度很快,能在几个小时之内横跨大洋,袭向海岸。在远离海岸的深水区,海啸的波浪高并不明显。但是,当到达海岸等一些浅水地带时,海啸就会形成数十米高的“水墙”,以摧毁一切的气势吞没堤岸、码头和海岸上的建筑物。
  海啸的分类
  根据发生区域和破坏程度的不同,海啸一般可分为本地海啸和遥海啸。本地海啸的发生源地距离受灾滨海地区较近,通常在100千米以内,海啸波到达海岸的时间比较短,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这就意味着人类即使接到海啸预警也往往无法及时防范。因此,本地海啸造成的灾害往往比较严重。遥海啸的海啸波一般来自海洋深处或者其他大洋,其海啸波速度快于海啸的速度,因而人类能够利用科技设备预测遥海啸的到来,以做好防范。
  海啸的成因
  海啸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宇宙天体(如陨石)坠落海洋,有时会引发海啸;地球外动力作用导致的海底山脉崩塌也会让海水出现剧烈激荡,从而形成海啸;此外,水下核爆炸也有可能引起海啸。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特大型海啸基本上是由海底地震或海底火山喷发引起的。
  海底地震引起海面波动
  海啸多发地带
  目前,世界上海啸多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太平洋的海啸活动较为活跃。环太平洋地震带因为构造运动活跃,且多为板块俯冲带,所以是地震多发区。这为海啸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的地质构造不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活跃,但是局部地段有深海盆地,且地形复杂,所以具备引发海啸的条件。
  海啸的危害
  海啸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事实表明,海啸在摧毁田地和庄稼的同时,还会留下盐分很高的海水。海啸过后,耕地的表层养分被破坏,要想恢复十分困难。此外,海啸还会对海床上的水草、红树林造成重创,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海啸对珊瑚礁的破坏程度几乎是毁灭性的。珊瑚礁形成过程漫长,要经过数百年的时间才能从海啸造成的损坏中恢复过来。
  海啸预警
  根据地震参数测定结果和海啸波幅预报结论,海啸预警产品分为海啸信息和海啸警报两类。其中,海啸信息指发生的地震事件预计不会产生海啸,或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重要影响;海啸警报指发生的地震事件预计会对我国沿岸造成重要影响。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标准,海啸警报按照沿岸最大海啸波幅预报结果和可能造成的灾害性影响可分为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
  海啸前的征兆
  地震引发的海啸登陆之前,会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宏观前兆现象,在海边生活、工作、旅游的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常见的海啸登陆宏观前兆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
  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
  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
  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
  大批鱼虾等海生物在浅滩出现。
  海水冒泡,并突然开始快速倒等异常现象。
  海啸防范知识
  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以及江河的入海口。
  若看到海水忽然退却,海床外露,千万别奔向海滩去捡贝壳和鱼虾,这时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
  如果海平面有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千万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停止水上活动,不要到岸边去看海啸,当你看到海啸时再逃为时已晚。
  远离沙滩和海边低洼的地方,迅速跑到高地或稳固建筑物的高层。
  如果有海啸遇险标识牌或是有人指挥疏散,请遵从指示。
  请广大沿海人员务必提高防灾意识,掌握避险知识,及时关注官方权威信息,及时响应官方预警,确保自身和家人安全!